惱人的口腔潰瘍
口腔內的黏膜及舌頭是很敏感的,時常因身體的疾病而有變化,在某些特異性體質的人或情緒低潮及免疫力不佳的人,就會有反覆性的口腔內潰瘍發生。
在兒科較常見者為一些病毒的感染,如:口手足病、疹咽峽炎、扁桃腺炎、泡疹性病毒口炎、或鏈球菌口內炎等。此等口腔內的潰瘍多半會持續三到五天之久。且容易再發,因為病媒菌尚留存於口腔內。
講話和吃喝東西時,一碰到傷處就疼痛不堪,尤其是舌頭潰瘍處,而且因口腔內刺激的原因,口水增多,因向內吞嚥困難而溢出口腔之外;同時舌痛不靈活故言語會不清楚,確實非常困擾。
台大醫院牙科部醫師楊湘在臨床上遇過不少病人,主訴是牙齒痛,但經檢查後卻發現是牙齦潰瘍,尤其是第一次發生潰瘍的人,常痛到無可忍受,不得不尋求醫師的幫忙。
楊湘指出,口腔潰瘍最常見情形是外傷,如咬傷、燙傷、或銼傷等,剛戴活動假牙的病人,牙床因活動假牙的摩擦,也容易有破皮現象。這些都還有跡可尋,但有些人時常會有不明原因的潰瘍,每隔一陣子便復發一次,長則數月,短則一、二個月,嚴重者甚至會一次破好幾處,一個潰瘍好了,另一個潰瘍又出現。
這種復發性的口腔潰瘍稱為「復發性鵝口瘡潰瘍」,好發於頰、唇黏膜、口底及舌頭等非角化的上皮區,通常與個人體質、壓力、熬夜及女性月經前的荷爾蒙變化相關,持續約1~2星期。
而不同於復發性鵝口瘡潰瘍常出現在非角化上皮區,單純瘡疹病毒的潰瘍多出現於角化上皮如牙齦及硬顎黏膜,在感染初期先形成數個小水泡,水泡破裂後再形成潰瘍。
一般人如果曾經感染過瘡疹病毒,病毒便會住在人體的神經結裡,當身體的免疫力降低,例如感冒時,便伺機感染,不僅在口腔內有潰瘍,更常見於嘴角處,通常於1至2個星期會自我痊癒。
楊湘表示,無論是單純潰瘍或病毒感染,均可塗抹表面止痛劑來緩解症狀,含類固醇的口內藥膏可加速外傷性潰瘍及復發性鵝口瘡潰瘍的痊癒,但卻因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的緣故,反而會加重病毒感染的潰瘍,所以當有口腔潰瘍,未經醫師鑑別診斷前,切勿自行塗抹藥物。
大部分的口腔潰瘍除了疼痛外,即使不搽藥,最多兩星期就會痊癒,值得特別留意的,反倒是不痛且歷久不癒的潰瘍,一定要就醫檢查,排除口腔癌的可能。
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